甘地:印度历史的灯塔与悲剧
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一位被誉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最高敬意。然而,这位伟人在这同一天,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自己没有成功团结印度人而深感自责。他在加尔各答进行了一次绝食,并且从早到晚坐在手摇纺车旁边纺着线。这位传奇式的印度圣雄甘地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的?
甘地出生于一个古老中产阶级家族,他家族深受严格反对暴力的和平主义教派影响,因此他们极力避免杀生,即使是虫蚁也不愿意伤害。由于他的优越出身,甘地得以接受英国高等教育并通过了法律考试,这种教育使他意识到了社会中的不平等以及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地位低下。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回国后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斗争。
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南非办案,但旅途中遭遇了让他感到屈辱的事,并因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火车上,一名白人因误会将甘地说成“臭苦力”,导致其被驱逐下车。这件事情激发了甘地说:“这是我生活中从未经历过的侮辱,从此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开始。”
随后,甘地四处传播非暴力主义思想。他告诫南非的印裔,要抹去与回教徒之间几百年的仇恨。他告诉无知的人们两条基本准则:保持清洁和诚实,同时谴责南非政府各种歧视法规,如限制旅行、禁止只承认教式婚姻等。最终,当5万名参与真理力量运动的人数增加时,南非政府颁布了一项革新法案。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在那个时候,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由许多公侯王国及土邦组成的地方,不同宗教信仰、迷信盛行,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习俗和仪式,有着庞杂而复杂的地层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办静修院,与贱民共处,并称他们为“神之子”。
尽管如此,在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他的行为挑起高涨的情绪,一场冲突爆发,在查里middot;查拉村22名回教徒被杀事件发生之后,他不得不停止运动。他的名字传遍世界,被尊为理想主义者和改宗皈依者的偶像。
真纳,是当时领袖之一,以要求分割独立后的巴基斯坦来满足穆斯林需求著称。而对于这个问题,甘地坚定反对,为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最终导致1947年的独立大事件中死难者达到百万计。当这些血腥事件接连不断发生时,对于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大量死亡造成的心灵创伤,加上政治上的压力,使得这位77岁高龄的老人决定绝食到底。但是在9月间又一次冲突爆发后,他再次宣布绝食直至停战。
最后,在1948年的一次祈祷大会途中,因一个狂热者射击腹部而逝世前大喊:“啊,上帝!”
尽管如此,对于这一段历史,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一切罪恶给某一个人或某些群体,而应理解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无论他们所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还是普通人的角色,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段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时代一页。此刻,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汇点,看着那些曾经活跃在其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留下的遗憾与希望,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够避免未来重演这些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