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罗汝芳是什么关系

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

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他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祖(汤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

罗汝芳一生讲学布道,足迹遍布各地,嘉靖四十一年(1562),罗汝芳尚在刑部郎中任上归家省亲,汤显祖的父亲汤尚贤延请罗汝芳于临川讲学,并命汤显祖诣从姑山从游,于是汤显祖“十三岁从明德(罗汝芳号)罗先生游”,亲聆其教诲,“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丰富学识,增长阅历,涤荡心灵。

从姑山是罗汝芳聚众讲学之所,左宗郢《修从姑山记》云:“从姑山者,罗先讲学道场也,先生倡明德之旨,为后学宗,四方学者响应,如声奔谷,辐辏盱江。有皈依不忍去者,相与入山密证焉。于是四方来谒先生者,无不登从姑,而从姑之胜,遂闻天下。”

嘉靖四十五年(1566),罗汝芳建“前峰书屋”于从姑山,往来求学者益众,汤父听闻此事,再度遣汤显祖听明德之旨,汤显祖便与帅机、姜鸿绪结社里中,向罗夫子问学修身之本。

罗汝芳有《汤义仍读书从姑赋赠》:“君寄洞天里,飘飘意欲仙。吟成三百首,吸尽玉冷泉。”临别之时,罗汝芳又作《玉冷泉上别汤义仍》:“之子来玉冷,日饮冷玉中。回首别春风,歌赠《玉冷曲》。”玉冷泉在罗氏讲学之所,“其后飞突而出,倒书曰‘印空’。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

罗汝芳为汤显祖写的两首诗,足见对其欣赏与器重。

玉冷泉上一别二十载,直至万历十四年(1586),汤显祖才在南京与夫子再度相见。此时的汤显祖任南京太常博士已有三年,久居闲职,未见迁调,生活便在安逸中显得沉沦,罗汝芳到南京见汤显祖有享乐纵情之态,对其进行责问,令其倍感汗颜。

汤显祖曾回忆这段过往:“十三岁时从明德罗先生游,血气未定,读非圣之书。所游四方,辄交其气义之士,蹈厉靡衍,几失其性。中途复见明德先生,叹而问曰:‘子与天下士日泮涣悲歌,意何为者,究竟于性命何如,何时可了?’夜思此言,不能安枕。”

在南京期间,罗汝芳“日与朱子廷益、焦子竑、李子登、陈子履祥、汤子显祖等谈学城西小寺。”这是罗汝芳与汤显祖师生间的最后一次相聚。

两年后,即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初二,罗汝芳离世,汤显祖多次痛悼这位给人流风穆羽之感、瑟然明清指引的恩师,感喟“夫子在而世若忻生,夫子亡而世若焦没!”

明德罗夫子在汤显祖的心目之中,对汤显祖的人生观及文学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汤显祖在授业恩师罗汝芳体“仁”学说的影响下,关注生命本体的价值,产生了“生生之仁”的贵生思想。贵生不但尊身自贵,还要知晓天下之生皆当贵重,故而汤显祖在贬所徐闻、遂昌创建书院,以贯彻贵生之理。

贵生之理体现在人性中是“生生之仁”,而其核心是以“情”为基础的,此“情”赋予汤显祖以天下为己任的慷慨意气和济世情怀,使他将生命理想的终极表达在现世的社会秩序中得以践行“有情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