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恩(1915年—1995年),张家口怀安县田家庄村人。 康世恩是我国工业战线上杰出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和化工战线卓越的开拓者,曾任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康世恩正在北平高中读书,他立即投入到这一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被选为学校抗日救国会委员,事后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上海。193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了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同年10月,加入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康世恩只身离开北平,赶往太原,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军旅生涯,曾任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组织部长、晋绥八分区行署专员。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晋绥雁门军区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9月,解放军进驻玉门油矿,康世恩被任命为军事总代表。1950年,被任命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在他的领导下,玉门油矿的原油产量直线上升,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玉门油矿一直是我国的主要产油基地,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和发祥地。1953年,康世恩被任命为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他不相信洋人提出的“中国贫油”的结论,组建专业队伍,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勘探,整体解剖,在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地区开展区域勘探,并发现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突破。 20世纪60年代初,康世恩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当时,国家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困难,苏联又撤走专家,中断我国的石油供应。作为石油会战总指挥的康世恩,代表石油部党组向中央领导表示:下决心拼命也要拿下这个大油田。他亲自组织调遣各油田力量,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展开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工作。康世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住帐篷、战严寒,带领几万名会战工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敢打硬拼、艰苦奋斗,夺得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之后,康世恩率部南下,进入地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组织指挥胜利、大港、辽河等石油会战,创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石油基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面貌。 “”期间,康世恩受到,他顶着压力,受周恩来总理委派,到渤海破冰压井抢险,到湖北组织江汉石油会战。1972年后主持燃料化学工业部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石油、煤炭和化肥生产,组织陕甘宁、任丘石油会战,为支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8年后,康世恩任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1981年,重新兼任石油工业部部长。1988年,康世恩从国务委员岗位上退下来后,担任中顾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1995年4月21日病逝,终年80岁。 40多年来,康世恩转战南北,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亲自领导建立起海洋石油工业,关心和支持发展石油化工,对发展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世恩一生心系石化,情注石化,逝世前最后的遗言是在纸上写了一个未全部写完的“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