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的来龙去脉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纷争,其国君的袍服无法统一。那时有“五霸”,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袍服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喜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紫衣甚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五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境内再没人穿紫衣了。 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穿黑色袍服。因为秦王朝实行的是水德制度,故衣服、旌旗等以黑色为贵。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贵,故晋代皇帝着红袍,后来,“五德”说受到挑战,一此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说为惟一行事准则。到了隋朝,文帝、炀帝着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衣服。《隋书》卷十二《礼仪志》记载,炀帝在大业六年(610年)下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黑,士卒以黄。” 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开始在百官百姓中禁穿衣服,黄袍遂成为皇帝专用之服。《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说:“至唐高祖,以赭黄袍、中带为常服,接着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 说到皇帝穿黄袍,不能不提到宋太祖赵匡胤因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典故。据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960年)记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匡胤手下的一些将领,全副武装带领一些士兵,直奔他的寝室。赵匡胤惊恐的穿好衣服,未及应酬,诸将们便将他搀扶到外议事,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由于这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所以使皇帝穿黄袍得以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