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朝初年,有一位名将刘荣,他曾与朱棣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靖难之役。在朱棣即位后,刘荣开始崭露头角,他在望海埚之战中大破倭寇,为保卫沿海地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被封为广宁伯。然而,刘荣这位武将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认可,其事迹被人们所低估。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被遗忘的英雄背后的故事。刘荣出生于江苏宿迁,他的父亲也是军人,因此年幼时他就投身军旅,用父亲名字冒充自己,以“替父从军”的姿态踏上了征途。在徐达麾下,刘荣参加了多场战斗,最终升任总旗,这是他的早期成就之一。
1399年的靖难之役,是一个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刘荣表现出了其骁勇善战的一面,但也因为一次退缩而几乎丢掉性命,只因诸将求情才得以免罪。虽然如此,在朱棣称帝后,刘荣并未获得高贵的地位,只是被封为都督佥事。
1410年,当朱棣北征漠北时, 刘荣作为游击将军随行,他率领前哨部队成功击败敌人,并在回师过程中负责殿后。这次行动令朱棣对他印象深刻,便任命他为左都督兼辽东总兵官。
当时日本虽然向明朝进贡,但倭寇依然不断侵扰沿海地区,其中尤以辽东最为严重。于是朱棣派遣刘荣坐镇辽东,对付这些倭寇。但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发生了一起倭寇偷袭事件,使得原本对他的信任受到了动摇。尽管如此,由于他的过去英勇行为和此次事件中的努力,也让他逃过了一劫,被赦免继续担任职务。
永乐十二年,再次跟随朱棣北征期间, 刘荣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被重赏并重新充任总兵官,以镇守辽东。此外,从永乐十三年开始,他投身到建设防御设施上,如筑城堡、设烽堠等工作,为日后的大胜做好了准备。
直到永乐十七年的望海埚之战,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倭寇对辽东地区长期占据的地盘。当夜晚,一千多名真实存在的倭寇悄无声息地来犯,却遭遇着精心布下的明军伏兵。一番激烈交锋五个时辰后,最终由劉榮指挥下的明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将所有敌人斩首或俘虏,无一漏网。这一壮举使得傍晚前的景象成为历史上的传奇,而劉榮则因这一壮绩而获封為廣寧伯,此乃其生平最显赫的事迹之一。而這場戰爭後來成為歷史學家研究中國與日本關係發展史時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