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悲惨的崇祯三年,袁崇焕于北京西市遭受极刑,民众误以为他背叛国家,因此对他的憎恨达到了极点。明末时期的张岱留下了那个血腥场景的记录:刽子手割下一块肉,百姓就排队购买并且用力嚼着,不久便将其全部吞食干净。此外,他还卖出了五脏,每个都被切成小块出售给百姓。在他们买到这些器官后,就像喝酒一样生吞不已,而鲜血则沿着他们的齿列流淌。
就在行刑前夕,袁崇焕以坚定的语气念出自己的遗言:“一生奋斗终成空谈,只有半世功名依旧沉浸梦境之中。”然而,在他的去世之后,他忠诚的心灵依然守护辽东,那片土地上充满了他的勇敢精神和忠诚承诺。
夜幕降临时分,在刑场上,一颗头颅静静躺放。佘姓部下的勇士趁夜盗取了这颗头颅,将其秘密埋藏于今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并嘱咐子孙后代,无论未来何种风雨,都不要再返回岭南故土,而是要在此地永远陪伴下去。据说,从1630年至今,他们家族已经守护了372年的墓穴,这段历史跨越17代人。
袁崇焕的一死,如同明朝自断手脚般无济于事。在他活跃期间,即使面对失败与挫折,大多数明军将士也会选择逃跑而非投降。而当袁崇焕英年早逝之后,这些失去信心的兵士开始纷纷投降给后金,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像袁这样的忠心耿耿之才都能落得如此结局,那为何自己等普通战士不能享受到同样的宽恕?对于这种怀疑与绝望,加之朱由检愚蠢无比的决策,使得那些投降者带走甚至包括红夷大炮送给皇太极的事实,让朱由检如坠云端一般迷失方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朱由检几乎要眼睛眦而枉身,因为他无法接受眼前的真相:那些投敌者竟然能够自由离去,却把一切重要物资带走;还有更多逃跑回家的将士们转变成了四处游荡、威胁社会秩序的小股反抗力量,这些因素都加速了明朝灭亡的大厦倒塌。而历史总是随着观者的角度变化而显得不同,有趣又充满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