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血缘关系便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戚间的情谊比陌生人要深厚得多。如果有亲戚对自己有恩情,那么这份恩情通常会被铭记并适时回报。而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则常受世人的轻视。
唐高宗李治之所以能够登基帝位,很大一部分功劳归于他的舅父长孙无忌。然而,当武则天与长孙无忌发生矛盾时,唐高宗竟然选择保持沉默,不出手制止,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长孙无忌帮助李治上位,但同时也因为家族利益而做出了这个选择。如果当时有更合适的人选,他可能不会支持李治。但是,对于这一点,李治心中明白:他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皇子之一。
尽管如此,当长孙无忌利用高阳公主谋反案杀害了李恪时,唐高宗感到了一丝不安。他担心未来某日,当长孙无忌不再需要他时,也会遭到背叛。这就是他们之间嫌隙开始的种子。
随着时间流逝,一次又一次的大事件交织在一起。在一次新的谋反案中,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主角正是长孙无怿。在这个案件里,唐高宗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和女子谋反,那么智慧过人、威望极高的你若发动政变,又如何办?”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没有号召力的房遗爱都能与女子密谋,而权倾天下的长孙无怿岂不是更容易引起公众恐慌?
就这样,在许敬宗的一番努力下,最终揭开了复杂的情网,最终导致了长孙无怿走向死亡。当事情基本处理完毕后,唐高宗感慨万分地说:“我若杀掉舅父,我怎敢面对天下?后世又怎样评价我?”
以上便是我今天为大家讲述关于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舅父——長孫無忌以及當時的唐太宗為何會默許這一切的事情。我希望通过這個故事讓您對歷史有一些新意識,也希望您能繼續關注我們後續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