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名将排行之虞集倾盆而出光芒万丈

虞集,元代学术界的巨擘,诗歌领域的高峰。其祖籍为四川仁寿(今属眉山市),出自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他父亲虞汲曾任黄冈尉,而母亲杨文仲则是国子祭酒之女,其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造诣让后人敬仰。虞集于1272年3月21日在湖南衡阳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他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韵味。

自幼聪明异常,三岁能读书、四岁开始学习《论语》、《孟子》、《左传》,以及欧阳修、苏轼等大师们的文章,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九岁时,他已经掌握儒家经典的大纲;十四岁时,即师从吴澄先生,对儒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元朝统一中国后,虞集先在江西担任教书官,再至大都(今北京)教授儒学,被誉为“儒学之星”。他不仅以严谨著称,还被选入翰林院,为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并多次上疏提出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在泰定帝时代,他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更主张开垦沿海土地,以增强国家财政收入和军事防御力。

最终,在编纂《经世大典》的过程中,用心血凝聚,不断地批阅两载,最终完成880卷本。这部史料宝库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具有不可估量价值。在晚年,由于眼疾请求外放,但未获准,只是在文宗及宁宗去世之后才得以告病归乡,最终在1348年6月20日病逝于家乡崇仁,被追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并追封为仁寿郡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