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是一位在明朝初年崭露头角的杰出才子。他出生于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现为联盟社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
黄观自小聪明过人,他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并且凭借着他的卓越才能,在南京的乡试中取得了解元的好成绩。紧接着,他又在会试中获得了会元,这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受瞩目的学子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参加殿试,即使面对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发出的策问,也没有被难倒。在策论中,他提出了“屯兵塞上,且耕且守”的理念,这个主张深得朱元璋赞赏,最终黄观荣获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位,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除了他的学术成就外,黄观还因其严谨和勤奋而受到人们敬仰。他不仅通过县、府、院六次考试都获得了第一名,还因此被誉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升迁到礼部右侍郎这个高级职位,并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决策过程。
然而,在建文帝朱允炆统治期间,由于燕王朱棣的野心勃勃和傲慢态度,以及他对惠帝的地位不屑一顾,一些官员包括黄观,都因为敢于直言批评而遭到了报复。建文四年,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黄公也因其忠诚和勇气,不幸身亡,但他的名字却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尽管如此,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朝廷开始反思往昔之错时,对于像黄公这样忠诚守正的人士终于给予了认可。在万历年间,他被追赠谥号“文贞”,并且在许多地方建立起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知识分子的英勇精神。此刻,无论是在故乡还是远方,每个人都能从他的故事中学到坚持信念、勇于斗争的一般道德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