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族中,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有重名。王褒的妻子是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
关于王褒的生平,《周书》这样形容他:“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在梁元帝时,他担任过吏部尚书和左仆射。在西魏入侵江陵的时候,他被授予总戎职务,并深受元帝信任。在江陵沦陷后,他被扣留,不得不进入西魏。他在那里获得了车骑大将军和仪同三司的封号。当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他被封为石泉县子的爵位,其领地面积三百户。明帝宇文毓笃非常喜欢文学,而王褒与庾信这两个人才华横溢,都受到皇帝亲待,并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此后,在武帝宇文邕时期,他先担任太子少保,再升迁为小司空,最终出任宜州刺史。在建德年间去世时,其年龄达到了64岁,其子王鼒继承了爵位。
在文学方面,王褒在梁朝期间就已经写下了一些诗歌,如《燕歌行》,这些作品描绘了征战艰辛和塞北苦寒的情景,这些诗歌广受欢迎并且受到许多人的模仿。而到了北方之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他创作出的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对边塞和征战等主题也有所侧重。他的一些五言诗如《渡河北》、《关山月》等流传至今,以其雄健的风格而闻名。这一代人中的他与庾信一起,对北周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他们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声望的人物之一。尽管原来的集本已佚失,但明代人们辑录出了《王司空集》,收录了他的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