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歌词落花飘零权力旋转唐朝中后期皇帝失控之谜朱温背后的真相是否皇帝太过温和

军权与皇权的博弈。唐朝开国之初,李渊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削弱,后者甚至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使其退位,从而夺取了帝位。侯君集作为大将能带兵,这导致唐太宗自掌军权,以防止任何人篡夺他的位置。他常出征带兵,确保自己的统治不受威胁。

然而,这也意味着皇帝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力。那么,为何将领们还要听从皇帝的调遣?这关键在于他们的自觉性。如果没有武则天在李治同时期共同执政时期,那么军队很可能成为皇权的一个潜在威胁。她为了夺取权力,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培养了许多亲信。

寒门子弟因乐于接受武则天的指挥,因为她来自非关陇集团,与众不同,没有出现颠覆皇权的情况。《旧唐书》记载,武则天通过一系列行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被誉为安定国家、平息民变的人物。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帝国逐渐由下一任皇帝手中掌控,即李隆基,他被封为太上皇,从此成为帝国真正的主人。这表面上看似是王朝传承,但实际上是由军方掌握政局。尤其是在他不是嫡系血脉的情况下,更显得困难重重,这也是首次明显冲突发生的地方。

安禄山虽然未能完全达到目的,却几乎成功挑战并接近取代李家成为新主人。在郭子仪等人的努力下,大唐再次统一,但藩镇割据时代开始兴起,最终导致王朝灭亡。当年的节度使们仿效安禄山发展壮大,并且开始寻求在地盘上的扩张,他们成了河朔地区最有力的代表人物。

这些节度使拥有士兵才能与中央政府抗衡,因此他们名义上仍然忠诚但实际上早已背叛。而只有当节度使达到了安禄山规模或中央出现内乱时,他们才会考虑再次挑战中央。此消彼长,一直到黄巢起义,让全国节度使重新燃起争夺中央控制希望,并最终彻底失去了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力,只剩那些忠实于中央的小部分力量保持着老实态度,而其他的大多数都已经背离并拥抱独立自主的地位和力量。

宋朝以杯酒释兵权来压制将领,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而对于唐朝来说,它始终试图回避这一问题,将军事与政治之间尖锐冲突藏匿起来。但这反而成为了其致命伤。在前半段,当统治者多是出身于军旅背景或直接掌握部队时,这种矛盾并不明显。但到了后半段,由于是真正无能力行使任何形式的正式职责,只能做个时代吉祥物,是枪杆子里才决定一切的事实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