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们眼中,杨坚的崛起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他年轻时就已经担任了如此高位,比起当年的师长还要早熟许多。然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官二”的身份,而是在于杨坚自小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和超凡脱俗的智慧。你别介意,看看他一步步攀登的过程。杨坚深感父亲一生只得到了“公”之位——随国公,上头还有“王”和“皇”,这让他心中充满了不甘。他为了夺取北周政权,先为自己铺平道路。他抓住太子选妃的大好机会,将大女儿杨丽华嫁入宫廷,成为太子的妻子。这样一来,杨坚顺理成章地成为未来掌门人的岳父。那我们再看看他如何坐稳那把“椅子”。宣帝本是个无所事事、沉迷酒色的人,他希望享受太上皇的生活,所以早早立下一个小人——静帝,让宫中的大小事务由杨坚处理。不久,宣帝便去世了。杨见机行事,就找人代写禅让书,再由朝中大臣恭敬地捧到他家。他为了避免人们议论纷纷,还假装推辞,但实际上已无法阻止。这次静帝孤单无援,只好再次发布文件,杨坚这才不好意思接受。
有朋友该说了,有什么可犹豫的?这还不是由他说了算,不如直接改名吧。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这个字左边的“耳朵”和右边的“有”都不错,“有耳朵就是头”,谁不喜欢当头呢?更何况这个字曾给过他好运,那就是世袭他的爵位,这真是难以寻觅到的好事。但又转念一想,可这个字本身含义并不吉祥。在刚刚稳固下来的小宝座上,又能走吗?现在自己当家,以后儿孙辈都要继承下去,该怎么办呢?最终,他决定既然这个字本义不好,我干脆将其改变掉,不就万事如意了吗?于是,“随”就变成了“隋”。如果一个字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话,那隋朝也不会因隋炀帝而覆灭。关键看你选择走哪条路——或正,或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