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唐朝末年的水上诗人
在唐朝末年,一个名叫海印的尼姑居住在蜀地慈光寺。她的才思清逸,她对待诗词有着极高的追求。据说,她曾经看到过前人的一首半句,便会反复吟咏,不懈努力,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韵律和意境。
然而,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哀鸿遍野。海印看到了这般景象,对人类苦难深感悲愤。她决定发誓削发为尼,以此作为逃避现实之途。
之后,她便在慈光寺里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安稳的人生。一次,在乘船外出的旅途中,由于夜晚月明如洗,她被周围环境所启发,即兴吟诵了一首五言律诗:
水色连天色,
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
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
移舟月逐行。
这首诗就这样流传开来,被称作《舟夜》。而她其他一些作品却因时间的侵蚀而消失了,只留下这首珍贵的作品,使得《舟夜》成为了她最著名、也是唯一幸存下的作品。这使我们更加珍惜那份独特的情感与智慧,它们通过千年流转,从未失去其独到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