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失意的名人不乏其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位。他的诗作中,不乏对失意生活的深刻描绘,如《行路难》、《将进酒》等,这些作品似乎在表达一种永恒的失落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李白的一生,是否值得世人的同情?一开始看来,李白确实令人感到可怜,但仔细分析他的整个经历,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想要同情他的人,其实是在夸大事实。
要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入手。据说有一位权势滔天的大人物,他被国家最高层接见,并且受到极尽尊荣的待遇——他们甚至亲自脱掉了他的鞋子,为他准备好笔墨,还专门为他定制了一辆劳斯莱斯车辆,每日五星级酒店标准的饮食和住宿。但即便如此,这个人依然感觉到生活的空虚和无趣。他觉得每天这样过下去实在太枯燥无味,于是他质问:“为什么没有人真正认识我的才华?为什么没有人赏识我?”然后,他决定不再上班,即使是皇帝召唤也不理睬,只是自豪地说:“我是酒中的仙子,我说不去就不去!”
这个人的身份很快就暴露出来,那就是著名诗人李白。除了皇帝宠信之外,他还拥有同行们高度赞扬、民间百姓疯狂崇拜、惊天地泣鬼神般无上的才华以及巨额财富以外,他什么都没有!再看看我们普通大众吧,我们能有多少像李白那样的才华呢?即便如此,大街上我们也能够自由走动。而对于那些被领导辞退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得到“赐金放还”的待遇,而我们则只能梦想着这种命运。
因此,说到底,对于李白是否值得同情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答案。他的人生低谷或许只是绝大多数人的高峰所无法企及。如果我们回顾《将进酒》的内容,可以看到他曾游历黄河与东海,用金杯饮酒,与名流共醉享受海鲜佳肴,无论花费如何,都不过分。而对于那些无法负担买两瓶酒喝的小伙伴们来说,这种生活简直太奢侈了!
所以,要不是因为膨胀的心态,我们更应该羡慕而非同情这位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