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立即为三弟赵廷美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加官晋爵,并大封宰相、执政大臣和其他朝臣,以此拉拢和安抚。然而,他对自己或其子帝位潜在威胁感到不安,这可能源于他在高梁河战役中的一次意外经历。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带着赵德昭北征燕京时,在军中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将领们想要立赵德昭为帝,但幸运地未能成真。这件事让宋太宗意识到家族成员对他的皇位构成了永恒的威胁。他曾说:“外患不如内忧,更应防范。”这表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
当年八月,宋太宗拒绝了赵德昭关于赏赐攻灭北汉将领的建议,因为他认为待到自己的权力稳固再行赏赐。随后,赵德昭自杀,而第二个继承人也因病去世。尽管两位继承人已死,但宋太宗仍然担心弟弟秦王赵廷美可能成为未来威胁。
半年后,当第二个继承者去世后不久,宋太宗指控秦王骄奢淫逸并有篡夺之心,将其告发给亲信柴禹锡和旧友兼晋王府成员 赵镕。在准备惩罚之前,他咨询了被闲置多年的故相赵普。这个手腕硬实的人物曾帮助冯瓒遭受流放海岛的命运,而现在正是重新掌权的时候。
当问及处理秦王的问题时,张普提议自己出任宰相来办理此案,而不是直接提出解决方案。此举让宋太宗认识到了夺位名正言顺的问题,也解除了对这一问题的困扰。而作为回报,“侍中”职衔授予张普,让他成为首相,并成功策划了秦王降级,最终导致其去世。在整个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和政治斗争展现出了一个充满阴谋与权力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