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宋朝皇帝中的明镜般照耀的智慧之光

宋太宗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是宋朝第二位皇帝,于976年至997年在位。其本名为赵匡胤,因避兄长名讳而改名。开宝九年(976年),继承兄长的位置,成为皇帝。

当政初期,赵光义加强中央集权,不仅罢黜元老宿将,还提拔亲信和新兴官员。他的政策侧重文治,以科举取士来选拔人才,并编纂大型类书,加强考察与选拔制度。

南征北战方面,赵光义继续统一事业。他灭亡了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并成功地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他两次对辽国进行北伐均未成功,从此采取守势。

传位难题,在赵光义子孙中,他最合适的继承人是长子赵元佐,但因故被废立另一个儿子为准皇储,即后来的许王赵元僖。在经过多番变动后,最终由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即后来的真宗。

病重去世于东京宫中的万岁殿,享壽59岁。在位期间,被尊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其庙号定为太宗,并葬于永熙陵。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