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德国坚持实施“施里芬计划”,将主要军力部署于西线,以闪电战迅速击败法国。然而,他们在东线仅配备了第八集团军,准备应对俄罗斯的威胁。这一战略是与英国和法国共同制定的,它旨在当德国集中力量对付法国时,在东线发动进攻,迫使德国分散兵力。
战争刚开始不久,俄罗斯的参谋总长吉林斯基向法国保证,将在两周内部署80万名士兵准备战斗。1914年8月中旬,吉林斯基率领两个集团军开启了东线作战,由莱宁堪普和萨松诺夫各自带领一个集团军,从不同的方向推进到东普鲁士。
面对毫无防备的第八集团军,一时间德国守军措手不及,只能仓促撤退。俄军初战告捷,但随着时间推移,因长途行軍而缺乏补给、饥疲交加以及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空隙地带,其士气逐渐低落。
霍夫曼上校提出了一个攻击萨松诺夫第二集团军的计划,并认为这将会导致莱宁堪普前来援助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形成被包围并吃掉的危险局面。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参谋长的一番质疑,因为他担心这会导致双方互相牵制,而不是有效打击敌人。
霍夫曼上校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解释了他十年前亲眼所见的事故——萨松诺夫和莱宁堪普之间因历史恩怨结下深仇大恨,此次合作难以期待团结协作。他还指出由于明码电报被截获,其中包含关于俄罗斯兵力的调动信息,这可能是阴谋也可能只是疏忽。此后,一系列讨论后,根据霍夫曼上校的建议,对萨松诺夫发起首先攻击,然后再牵制莱宁堪普行动。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最终俄第二集团军建立起来,但其通信失误导致他们错过了一次机会。当夜幕降临时,德方趁机发起突袭,不幸的是,当天清晨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而尝试求救也未能得到回复。在紧急情况下,无奈之下,该团队只好继续奋斗至最后关头,最终损失惨重,被俘者达近10万人,大炮数百门被毁。在此之后,“坦伦堡战役”成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