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
武承嗣在为武则天称帝大造的同时,他极力向武则天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他身居要职十余年,但除了为武氏争权卖力制造排除异己之外,没有什么功绩可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太子的位置产生了强烈欲望。他不断派人游说、乞请,同时极力讨好武则天和其宠臣,以谋求争得他们的支持和赞同。在一次请求变易太子的理由是:“神不欲歆类,氏不祀非族,”既然武氏为皇帝,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这一请求最终未能成功,因为宰相岑长倩等反对此议。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还极尽阿谀之能事,对于 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拍马屯迎之能事。他率五千人上表,请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又率二万六千余人,请加尊号“越古金轮芒神皇帝”。两次请加尊号,均被接受,并高兴得大赦天下。
然而,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等人的劝说下,最终决定立子,不立侄,这一决定彻底破灭了他的梦想,最终导致他忧愤而死,被赠予太尉、并州牧,并谥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