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字奉先,以尚书奉御起家,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为宰相不久即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在武周时期,大肆诛杀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庙,为巩固权势而力主立太子遭反对。
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因忧郁而死,被赠太尉、并州牧,谥号宣。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他在被召回京城后,被任命为尚书奉御,不久提拔为秘书监,并承袭祖父 武士彟 的周国公爵位。
高宗时期
他在凭借裙带关系爬上宰相高位,没有什么功绩可言,只是为了争取更多权力和地位。在他的建议下,“追王其祖”,立五代祖为王,并建立了五代祀堂于文水。
垂拱四年的某个时候,他让人在一块白石上刻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并装饰起来献给太后,这被称作“天授圣图”。
天授二年的某个时候,他指使酪吏来俊臣诬陷岑长倩等数十人谋反,最终导致他们被杀。此外,他还极力向武则天建议去除李唐宗室成员和不支持自己的人物。
阿谀拍马
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他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在神功元年的某个时候,他率领五千人请求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然后又在延载元年的某个时候率领二万六千余人请求加尊号“越古金轮芒神皇帝”。他两次请求都得到满足,而且还曾多次请愿,但没有一次成功获得实际上的权力提升或改变。
最后因未能达成成为太子的目标而忧愤致死,被赠予官职和谥号。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欲望、家族利益与个人悲剧的故事,以及当时政治环境下的各种复杂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