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了楚国,向楚怀王报告了我的经历。楚怀王气愤地瞪着眼睛,说:“张仪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我得抓住他,让他尝尝苦果,这样我才能平静下来。”公元前312年,楚怀王任命屈匄为大将,逢侯丑为副将,以十万大军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任命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将,与之对敌,同时还请齐国协助。齐宣王派出大将匡章率领援兵前往。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楚国连战皆败,不仅失去了汉中的土地,还被秦国夺走了六百多里的土地。全国上下都感到动荡不宁。韩、赵、魏三国见到楚国的衰弱,都趁火打劫发兵侵犯边疆。
这时,我又被派去上齐求和,对他们说:“愿意割让两座城作为礼物。”但最终是我上了周游列国的路程,为“连横”计策服务。我首先去见齐宣王,说:“现在你女儿已经许配给秦太子,而秦太子也许配给你的小儿子。你跟我们成了亲家。而韩、赵、魏四个国家为了保全自己,每个人都送出了土地。如果你能叫韩、赵两个国家来攻击我们的南边,我们再发动主力,你怎么办呢?等到那时候,再想与我们交好,就晚了。”
这样的情况明摆在眼前,只要与我们结盟就能安稳无忧,而反抗就会失败。这是不是让您考虑清楚了?”齐宣王听后拍案叹息地说服了我。他离开之后,我又去了赵國,对赵武灵王说:“现在你们跟我们结好了亲,也许会有危险。不如早点归顺于我们,那样大家一起安全。”然而,他还是选择继续独立。
接着,我去了燕國,对新君燕昭wang说:“如果你们归顺于我们,您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
随后,我成功地完成了“连横”计策,并因此获得五座城和武信君的封号,被派往周游列國推广这个计划。我告诉各诸侯,如果他们与我合作,他们可以得到保护;如果他们反抗,则必然失败。这一系列言论使得许多诸侯接受我的提议,最终导致了一系列联盟变化,使得五个国家(包括原来的四个)都倒向了秦朝。
然而,当我回到咸阳时,却发现新的领导人不再需要我的帮助,因为他们更喜欢直接行动而非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此后,在一次政治斗争中,我不得不逃离咸阳,但最终在魏襄王那里找到了庇护并且成为了他的相邦。但很快,由于某些误解和背叛,一场新的战争爆发,并以我的死亡告终。那时正是公元前309年。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我都是这样努力工作,用智慧和机智来影响世界形势,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即便如此,这一切仍旧无法挽救最终的一切结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遗产,是那些永恒且深刻的情感,以及那些用心所至,不惜一切代价的事业追求——尽管这些事业最后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不过,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位人物能够真正改变命运,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而对于像张仪这样的角色来说,他证明了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个充满复杂性和混乱性的世界里,即使是拥有极其微小影响力的普通人,也有能力左右历史进程,而且这种力量常常来自于个人之间关系网及对权力结构敏锐洞察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