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世界自然大变动历史年表

1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转向定居农业生活。前7000年,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陶窑和模制的陶器。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在前4000年左右,埃及人掌握了陶器制作、冶金术、酒醋制造和颜料染色的技术。在那之前,即前2500年,他们还学会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此外,在公元前的2100至1950年代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展出了六十进位制,并创造了乘法表。

此后,不久于公元前的2000年代中叶时期,埃及人又提出了十进制计算法,以及关于三角形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包括正方锥体和锥台体积的计算方法。此外,他们还发明了一种防腐剂,以便保存木乃伊。在同一时间段内,巴比伦文明的人类能够解两个变量的一次或二次方程。

随着时间推移,在大约1200年的某个时候,中国开始使用丝绢,而他们也成为了青铜(铜锡合金)冶炼技术上的专家。在周朝期间,即公元前的1066-221年间,这一地区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春秋时代则在770-476BC之间展开,其特点是各诸侯国之间频繁交战。

此外,在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科学发现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770BC左右,当时的人们已经会铸铁;而在722BC的时候,他们开始使用干支记日。而管仲则记录下磁石的事实,并提到了哈雷彗星在611BC出现的情况。

接下来,大约在7世纪初期,一些希腊学者如泰勒斯发现琥珀摩擦产生电荷以及磁石吸引金属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自然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世纪末至5世纪初期间,一些其他希腊学者,如毕达哥拉斯证明勾股定理并提出地球球形说,同时研究音律;印度数学家得出2平方根为1.4142156等结果。

随之而来的是梭伦改革,他确立并建立了一套宪法,并促进工商业的兴起。而孔子诞生于551BC。他对儒家思想做出了贡献,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到5世纪末,我们可以看到芝诺悖论被提出,这涉及运动、空间与数字的问题。此外墨翟提出了小孔成像原理,而亚里士多德则进行了广泛研究,将生物学置于观察基础之上。他认识到声音是由空气运动所产生,并撰写《天论》一书,其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说的理论框架,同时他对动物进行分类并编写《动物自然史》。

接着我们进入4世纪,是菲洛劳斯提出中心火说——一种日心说的先驱。这是一个关于太阳位于宇宙中心的地动仪测量地震的手稿记载存在于这个时代,也有一本名为《庄子》的书籍,它包含钻木取火方法以及“一尺之锤”等概念。

这段历史中还有甘德与石申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地图表格,然后是在3世纪初期汉末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手术治疗。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数,为西方人的工作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手段。

同时,我们知道阿基米德对于杠杆原理、浮力定律以及螺旋桨都有深入探讨,对司南识别方向也有所贡献。

另外,从1453年的拜占庭帝国陷落开始直到1517年的宗教改革,这是一个充满变迁的大事件串联起来,其中包括1492-1502年的哥伦布航行、大航海时代、新大陆探索等历史性事件。

最后要指出的是,从15至16世纪起,由意大利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设计出的风力计、湿度计、降落伞等作品预示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即将到来,而哥白尼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这一新观念上的坚持使得自然科学走向自由化。此外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也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它宣告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平理论终结,加速现代科学革命的步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