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史诗般的冲突,卷入61个国家、20亿人命运,导致5120余万人牺牲,最终以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彻底崩溃。其爆发原因多重,包括经济、军事和历史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矛盾未解,而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矛盾、新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凸显了这些矛盾。
日本首先采取军国主义路线,在中国实施侵略战争,从1931年的关东军进攻沈阳到1937年的全面抗战,对中国造成巨大破坏。而德国则在波兰发动进攻,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向全欧洲。
这场战争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39-1941),德国迅速占领波兰,其它西欧国家相继加入对抗,但由于缺乏准备和实力悬殊,很快被法西斯力量压制。在此期间,意大利也加入了战斗。
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开始侵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并于珍珠港袭击引发美国参战。随之而来的是苏联遭受德国“闪电战”的攻击,但最终在莫斯科周边以及冬季总攻中取得重大胜利,使得法西斯计划破产。
第三阶段见证了盟军的反击,以及盟友之间合作加强。北非成为关键战场,以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统帅的盟军成功登陆并逐步推翻轴心国控制。此时期也见证了英美空中力量对德国工业设施的大规模打击。
最后两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决定性的会战,如斯大林格勒会战和诺曼底登陆,这些都标志着战争走向尾声。当1945年初春天到来时,大量城市被毁灭性轰炸,大批士兵死去,而最终,是苏联红军在柏林前线所展开的一场坚决战斗宣告了二戰的结束。这场全球性的悲剧留下深刻印记,为后世提醒着人类历史上灾难性冲突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