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历代医家的汗水和智慧。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典范。甚至连专门记录外来药物的书籍,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如唐朝李珣所著的《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是一部古代汉医专著,它专门记载了从海外传入中国的大量药物。在这部六卷厚重的经典之作中,本书详细记述了来自南海郡县各地药物的产地及功能主治。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流逝,这部珍贵文献在南宋末年已经失传,只留下一些零散佚文,其中包括124种(或说131种,或说128种)不同的外来植物制剂。这其中,有16种是首次被记录到的,如车渠、金线矾、波斯白矾、瓶香和钗子股等。此外,该书将这些珍稀材料分为玉石、草木兽鱼虫果6大类,对每一种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形态到产地品质,再到真伪鉴别采收炮制性味主治附方用法禁忌,都一一道来。
《海药本草》的卓越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宽广收集与深入研究:该书通过广泛搜集信息,将来自海外的地方探索得以系统整理,共计96种新发现的地方特色 药材,比如金线矾“生自波斯国”,人参“出自新罗国所贡”。
丰富资料与精确描述:尽管只剩下部分内容,但引用来源竟达40余部,如汉书、唐志山海经等,并对每一种 药材进行了详细介绍,比如荜茇既辛温,又能治疗老寒痼疾心痛水泻虚痢醋心及产后泄痢等多样症状。
增加岭南地区新发现:该书记载新增加9种岭南地区未曾见闻 的珍贵植物,比如 海红豆和蚕沙,还对这些地方性的 药材性味功效畏忌进行了具体阐述,如冲洞根“味辛温”补骨脂则“恶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