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这是一部关于汉医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古代专著,由孟诜在唐朝时期撰写。孟诜是汝州(今河南汝州)人,他的这部作品是在《千金要方》的“食治篇”基础上增订而成,记录了那些既能作为食物享用,又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的药材。这本书在《旧唐书·艺文志》中有所记载,而近代学者范行准则认为原来的名字是孟诜的《补养方》,后来张鼎对其进行了增补,才变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食疗本草》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它不仅汇集了古代众多食疗知识,还与现代营养学相吻合,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因其在这一领域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世界级别的人物。
然而,这部珍贵文献早已散失,只剩下残卷和零星内容出现在其他医学书籍中,如《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在1907年,当敦煌出土的一些残卷被发现时,我们终于能够窥见这部作品的一丝光芒,那些残留下的药物信息共计26味,全书分为三卷,总共138条条目。而据《嘉佑本草》的记载,张鼎还对此做出了进一步补充,最终增加到了二百二十七条,每一条都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 食品来治疗疾病。
除了这些有效药物和单方外,《食疗本草》还包含了一系列有关某些药材禁忌的问题讨论。此外,它还介绍了动物脏器作为食品以及藻菌类食品用于医疗应用的情况,以及产妇、小儿等群体饮食宜忌指南。可以说,这是一份宝贵资料,对于研究吃什么、怎么吃以及为什么会影响健康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从目前所知的情报来看,不少收录在这里但未曾见于其他文献中的植物或动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还有石首鱼,都在这份材料中首次出现。而对于像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这样的奇特品种,它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窥视亚洲中部地区当时使用与饮料相关联的一些习俗。这不仅是一个研究历史文献及饮用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参考,也为理解更广泛的人类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