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老人和孩子们面色苍白,无精打采。女人们日夜辛劳,摘野菜补充食物,但野菜越来越少。男人们去北海道渔场打鱼,却连一条鱼也难以捉到。一月下来,他们的收入还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米价却在不断上涨,一升米从去年的1角2分涨至今年的3角8分。许多家庭已断炊。这背后是工业化导致农业落后的问题,加之政府征调大米用于军事用途,米商囤积居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米骚动”的爆发。
首先是西水桥村的渔妇们,在他们的心声被古老的大钟敲响后,她们不约而同地要求降价出售大米。当她们见不到理会时,便开始砸门。在援兵赶来的过程中,她们与保安发生冲突,有多人受伤,最终由枪声平息了这次事件。
东水桥村接收到了消息,当地妇女300多人前往当地的一家大型米店,这家店正准备运往外地高价出售。她们请求不要运走大米,而是就在当地销售。但老板态度强硬,最终被迫放弃所有1000多袋大米。
此风潮迅速蔓延至全国各个城市,大阪、神户、名古屋等都有市民参与,有些甚至对商人的住宅进行报复。此举最终导致了内阁更替,并促使政府采取措施降低价格并惩治奸商。这场“米骚动”影响深远,使得人民力量得到认可,同时也让政府意识到了改革农业生产和供应体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