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空气中弥漫着饥饿与不满,村庄沉默无声,只有偶尔传来老人和孩子们微弱的呼吸声。妇女们顶着烈日辛劳,一天结束后仍需挎着菜篮子去野外寻找稀缺的食物资源。而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早早地前往北海道渔场打鱼,但他们也只能面对越来越少的捕获量和微薄的收入。
米价暴涨成为了这次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年初,每升米只卖一角二分,而到了8月份,却飙升至三角八分。许多家庭因而断炊。这背后的原因是日本正迅速向工业化转变,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于工业发展,加之城市扩张、非农业人口增加,大米供应紧张。此时政府不但未能调整或加强农业生产,还不断征调大米用于军事需求和外交干涉,导致一些商贩囤积居奇抬高了价格。
人们对此深感愤怒,最终在1918年8月3日,这种情绪爆发了。当夜晚古老的大钟敲响时,不约而同300多名渔妇涌向当地的一家大米店要求降价出售大米。但被拒绝后,她们愤怒地开始砸门。随即赶来的保安使用枪托驱散人群,但这仅激起了更大的愤怒,最终有一名警官不得不开枪才将事件平息。
这一事件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在大阪、神户等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抢购风潮,有商贩住宅遭受烧毁,并且最终导致首相寺内内阁倒台。一系列措施之后,由原敬领导的小规模改革政府采取措施以降低粮价并惩治奸商,人民得到了部分胜利。这场“米骚动”警示了日本政府人民力量不可小觑,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民抗争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