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篡位陈桥兵变背后的十大奸臣秘密揭开后周覆灭的真相

在我看来,赵匡胤的能力显然不及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可以说是历国皇帝中最为幸运的,他能够几乎血洗无声地篡夺后周政权,完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这一点让他成为历史上最省事、便宜占得最大的一个皇帝。

与之相比,周世宗柴荣则是一个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致力于统一天下,因此设定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目标。在位期间,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如经济、军事和内部肃清,以确保国家的强大基础。

柴荣制定了《平边策》,提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并成功实现了这两个阶段。他的西征后蜀和南唐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扩大了疆域,还迫使南唐割地求和。随着时间推移,对南方政权的威胁逐渐消除,而对北方契丹和北汉的挑战,则成为他晚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显德六年(959年),即将继续进攻辽国时,由于患病而突然离世,其子柴宗训继位,但距离其父亲允许的大一统王朝目标还有五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能再活五年,那么统一中国绝非难事。而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下发动“陈桥兵变”,几乎无血Battle获得了后周政权,对其所继承的是一个完整且未经影响后的国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尽管如此,赵匡胤仍旧继续执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从建隆三年开始,一系列战争使得宋朝在开宝八年正式灭亡所有剩余分裂势力,将整个中国版图统一。但是这些行动耗费13年的时间,而当时已经由周世宗打下的坚实基础。此外,在赵光义时代虽然消灭了北汉,但对辽国契丹方面进行的一次战役却以失败告终,这导致宋朝采取防守态度,最终失去了对北方的事业机会。

正如人们常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若将赵匡胤与前三位并列,那就是“萤火与皓月争光”。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无论是在能力还是成就上,都应该给予足够尊重的人物——周世宗柴荣。如果他多活五年,或许会完成那场梦想中的全盛大一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