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老人和孩子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而女性们则顶着烈日辛劳,挎着菜篮子去野外寻找食物。男人们为了养家而远赴北海道渔场,但鱼类越来越少,他们的收入连自己的伙食都抵不上。随着米价暴涨,一些家庭断炊。
当时,日本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大米供应紧张。而政府并未采取措施调整农业生产,只是不断征调大米供军事用途及对外侵略,这导致了地主和商人的囤积居奇行为,加剧了米价飙升。
人们愤怒到了爆发点。在西水桥村,一群渔妇于8月3日首先举起抗议,他们要求降低大米价格。当她们被驱散后,不满情绪迅速蔓延至东水桥村,那里的一群妇女也要求在地方销售大米,而非运往高价出售。但遭到拒绝后,她们决定通过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最终成功抢购了大量的大米。
这次事件很快传遍全国,成为“抢米风潮”的开始。这场运动引发了全国各地民众对政府政策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内阁更迭,并促使政府采取措施降低食品价格并惩治投机者。这场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显示出人民力量如何能够推动政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