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8月的日本本州岛中部,富山县一片荒凉景象。老人和孩子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而女性们则顶着烈日辛劳,挎着菜篮子去摘野菜充饥。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前往北海道渔场,但鱼类数量减少,他们卖出的鱼钱还不足以支付伙食费,更不用说寄回家了。
米价不断上涨,一升米从去年的1角2分涨至当年的3角8分,许多人家断炊。原本是农业丰富的国家,却因为工业化迅速而出现大米供应紧张。当时政府并未调整加强农业生产,只是不断征调大米供军事侵略,同时一些商贩和地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人们对此愤怒到了爆发点,在西水桥村的渔妇首先发起抗议,最终导致了抢米事件。在东水桥村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当地妇女们要求不要运走大米,并且最终成功抢购了大量大米。
这场“抢米风潮”很快蔓延至全国各地,民众的不满情绪如同油锅中的火焰被点燃。一系列示威活动、暴动和破坏事件接连发生,最终导致政府倒台,并迫使新内阁采取措施降低粮价惩治奸商。这次人民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显示出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