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场时光旅行,探讨柴荣与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希望这段旅程能为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从我个人的观察出发,赵匡胤的能力似乎不及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可能是历代皇帝中最容易成为君主的,也是占据位置最为顺利的一个,他几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就得到了后周政权,这一切都发生了无血开疆的情况,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没有大规模死亡,只不过换了一位皇帝而已。
因此,当我们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把赵匡胤与前三位相提并论显得有些牵强,就像萤火虫和皎月争辉一样,不伦不类。周世宗的功绩如何?让我们深入了解吧。如果天有再给他多活五年的机会,一定会出现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王朝。而北方的契丹、金人根本无法比拟,正如宋朝与金、辽长时间对峙,最终未能收复北方,还险些自食其果。
后周政权建立于后汉基础之上,是过渡性的政权,在当时周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如北汉、后蜀、南唐等。为了统一天下,柴荣设定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目标,即三十年的时间创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在显德元年(954年),他接受了向部郎中的《平边策》,提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并指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发展经济并肃清内部问题。
显德二年(955年)之后两年的励精图治结束,他派军队西征后蜀取得第一阶段胜利,并亲征南唐扩展疆域。此外,《平边策》也明确指出:“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这表明只要控制江北,其余土地自然可攻克。这使得南方政权对于後周已经不构成威胁,只待消灭便可,因此柴荣将兵锋转向北方契丹和北汉,对抗辽国时期仅用短短一个月即占领三关三州十七县,从幽州挺进至燕云十六州。但就在此时,由于病痛突然离世,让他的儿子二十岁继承王位,而这个时候距离他的誓约还剩下不到五周年,所以人们认为如果他多活五年,无疑能够完成统一全境的事业。
而关于赵匡胤,我们知道他在部下的拥戴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几乎无血开疆夺取了後周政權,对於後週國力的影響微乎其微。他继承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後週,所以說他是歷史上便宜占有的最大的皇帝之一。此外,还有隋朝,但那時好歹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王朝,但赵匡胤顯然沒有這種能力。他篡位後改為宋,並繼續執行《平邊策》的戰略從建隆三年開始對南方發動系列統戰,用足足13年的時間滅亡了後蜀、南唐等正式統了一個全面的南方地區。但終於結束於開寶八年的時候,他並未對北方采取軍事行動,這無疑給予了北方割據以喘息之機。而且在他的晚期由於戰役失敗,使得宋朝對契丹態度從進攻轉為防守,這自此以後宋朝再無所作為。这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到了宋 朝,就再也无法战胜契丹人?
只怪柴荣早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