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节俭与奢华并存的皇帝清朝道光帝以他的节俭著称,但在修建陵寝这一点上,却是一个例外。道光帝一共修建了两座陵寝,而且在修建陵寝的花费方面,也远超过了其他皇帝。那么,道光帝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奢侈呢?首先,作为一个新皇帝,修建自己的陵寝是理所当然的。但道光帝之所以选择这样做,不仅仅出于对自己权威和尊严的维护,还因为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对父亲嘉庆帝深厚的情感。
1821年,道光帝派人在北京东陵附近的绕斗峪选址,并开始了第一座陵寝的大规模建设。这座陵寝虽然规模较小,但内部却蕴含着不少精妙设计,比如隆恩殿使用的是金丝楠木,这种高贵且珍贵的材料造价惊人,其奢华程度令人瞩目。整个建筑过程耗时多年,对白银进行了一番大规模消耗。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道光又决定建设第二座陵墓。这次,他将其定位为纪念他的父亲嘉庆帝国葬之地。在乾隆时代就已经有规定明确指出,无论何时,都不能改变故宫内原有的家族成员安葬地点,因此不得将嘉庆与自己合葬。而为了让父亲安息的地方能够与自己的西苑相呼应而非单独存在,他最终选择龙泉峪这个地点来建立一个特别用于此目的的小型但富丽堂皇的地穴。
从1831年开始至1835年的四年间,全力投入到这项工程中去,最终花费巨大的白银243万两才完成这座位于龙泉峪的小型但极具代表性的私家坟墓。尽管面积微小,但其装饰和建筑用材都堪称豪华细致,从各个角度看都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对“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的崇敬和尊重,以及对于所有前任君主尤其是亲生父王的一种深切怀念。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父爱驱使导致他如此追求随父葬的事情;这种说法虽难以证实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另外一些分析则认为,这也是他作为一位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为展现自身力量、威望以及向后世传递忠诚情谊的一种表达方式。当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必须要有符合其身份的一处宏伟壮丽的坟墓,以示其功绩永垂不朽,同时也是被后人铭记及尊敬的一个标志。此即为为什么尽管道光曾经以节俭著称,但是面对遗产留给子孙后的形象塑造,他竟然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大胆铺张浪费,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段往事中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