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的典故九年级下册历史资料中的戏剧性考古

《行将就木:一段历史上的戏剧性经历》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生动的典故,其中“行将就木”便是一则令人感慨的故事。它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述的是晋国重耳公子逃亡与复位的一段曲折。

重耳是晋献公的大儿子,由于父皇宠爱骊姬,导致他和弟弟申生、夷吾遭受了骊姬的陷害。在这场家族内斗中,申生先被毒酒所害,而后来重耳和夷吾各奔东西,以逃避杀身之祸。

重耳带着忠心耿耿的臣子流离失所,最终找到了安身之地——狄国。他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这期间他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成为了他的妻室,并育有两子伯鲦、叔刘。这段时光对重耳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人生的另一种磨练。

然而,在外面,事情并未平静。晋献公去世后,太子奚齐也因里克之手而不幸遇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夷吾回国继任为君,即成为晋惠公。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忧虑着自己的位置安全,不愿意让重耳回来挑战自己的权力,因此派人刺杀重耳。

正当危机四伏之际,季隗以泪洗面的告别她的丈夫:“我现在二十五岁,再过二十五年,我就会五十岁了,那时候已经‘行将就木’,不可能再嫁。”这句话充满了深情与坚定,她决定始终等待那位远方的丈夫归来。

终于,在无数艰辛和挑战之后,重耳成功回到晋国,并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文公。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承载着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那份坚韧不拔的心志。而“行将就木”,作为这一切背后的象征,无疑是对她精神不屈的一种赞扬,也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牢记初衷不忘誓言的人格力量的描绘。

此外,“行将就木”的成语意义更广泛,它形容人的生命快要结束,如同树木枯萎般无可挽回。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们临死前那种悲凉的心情,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感到自己快要消逝无踪的情况。此外,还有其近义词如“枯木朽株”、“气息奄奄”,以及反义词如“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人物命运,以及他们在逆境中的坚强意志。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们能否像那些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一样,用行动证明我们的勇气与决心?

【举例造句】: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拼音代码】:xjjm

【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

【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灯谜】:桁;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