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太监们的生活,如同中国近代历史故事中的夸张篇章。他们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是帝王阴暗心意的产物。皇帝们为了满足宫廷需要,创造了这种畸形的人类。在道貌岸然的皇帝眼中,这些被剥夺生理正常性的男人,只能是耳目和家奴。
大多数太监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恐怖,一不小心就会遭受皮肉之苦甚至生命威胁。慈禧虽然捧红了李莲英,但她勒令杖毙的大量太监,也让人感受到这些人的性命在她眼中并不重要。
明清两代,太监数量及影响力不亚于汉唐时期,尤其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加上九千名宫女,使得紫禁城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人口,为侍候一位皇帝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这就意味着一个男人当皇帝后,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的资格——真是自私至极。
即使出现了像魏忠贤这样的祸乱天下的宦官,他们也是因皇帝倚仗而活该。离开了太监,不知皇帝该怎么活?清朝汲取前明教训,对宦官势力的压制再严格,再无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
明朝重用太监,有东厂由宦官掌管,有西厂由大太monitor控制。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利用东西厂控制文武大臣,让京城充满白色恐怖。而魏忠贤更是权势日炽,以“九千岁”自居,他甚至敢以圣旨先后害死嫔妃,还将香山碧云寺选为坟址,大兴土木,最终五马分尸枭首示众。
清代的大太守安德海虽受慈禧宠爱,但也未能善终,被恭亲王秘密处决。他继任者李莲英则学聪明,在慈禧和光绪之间耍两面派,一直做到大总管。他本梳头房 太監,因会给慈禧设计发型而受青睐,最终成为紫禁城的大管家,而他的地位破格提拔为二品顶戴,这让他收获了一笔黑钱,可以逍遥自在地养老。
然而,当辛亥革命爆发,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树倒猢狲散,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狐狸们各找各的出路,从此在中国消失了。在故宫参观时,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是太监集体宿舍的小屋,那里的霉味和腐朽气息仍旧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