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太监们的生活,如同历史名人故事中的奇遇与风流。他们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是帝王阴暗的心理所致的生理残缺。在宫廷中,他们既是皇帝耳目的信息传递者,也是家奴般的人物。然而,大多数太监只能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一不小心,就可能遭受皮肉之苦甚至生命危险。
明清两代,太监在政治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不亚于汉唐时期。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宫女九千人,可见一个皇帝需要多少人力来侍候。一万个男人被剥夺做男人的资格,这种自私让人无法苟同,即使有像魏忠贤这样的祸乱天下的宦官,也不能全怪他,而应该首先责问的是倚仗他们为臂膀的皇帝。
到了清朝,对宦官势力的压制更加严格,没有哪位太监能执掌兵权或干预政治。大约两千名太监负责宫廷杂务,其中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还有临时工“苏拉”近万人次。这反映出明智的一面,因为太监并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劳动,只能看看门、打更、做饭和打扫卫生。
重用宦官的情况下,有东厂由宦官掌管,有西厂由大太监直接控制。而刘瑾利用东西厂控制文武大臣,让京城充满了白色恐怖。当魏忠贤得势,他利用圣旨害死了嫔妃,并且矫改坟墓规模,使得他的坟墓成为惊叹之地。然而,他最终未能享受自己建造的大坟,在流放途中上吊身亡,然后五马分尸示众。
安德海虽然权倾一时,但也终于不得善终,被恭亲王以违规罪名逮捕。他继任者的李莲英则聪明机智,在慈禧和光绪之间走钢丝,最终破格提拔为二品大总管。但即便如此,他也明白见好就收,年老后告退养老,并捞取黑钱作为养老金。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安然病故,不再计较后来的骂名。
1924年末代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树倒猢狲散,那些曾经在宫中服务的小人物也各寻各路离开,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今,当游客参观故宫,看着那些昔日集体宿舍的小屋,便可想象到那段封建时代腐朽气息浓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