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途经泰山之边时,目睹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她正在墓前哀哭。后来得知她的丈夫与儿子都遭到了老虎的侵袭,这些灾难迫使他们从外地逃到这片土地上。这位女子表示,即便是被老虎所食,也不愿意离开这里。孔子的心中涌现出深沉的感慨,他对弟子们说:“你们看,这个世界上的苛政,比起那些猛兽来说,更是可怕。”
《礼记·檀弓下》中的戴圣有言:“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这里,“苛政”指的是那些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它比老虎更为凶狠。
在古代社会中,当人们遭受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时,他们常用“苛政猛于虎”来形容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用“虎”去比喻这些暴行,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直接面临着野兽般的威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警惕那些可能对个人或集体造成伤害的手段,无论它们以何种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