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太监们,如同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上册中的角色,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夸张和戏剧性。这些曾经侍奉帝王,掌握朝政的宦官,如魏忠贤、李莲英等人,在史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这些太监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在封建时代成为牺牲品,生理上的残缺是帝王阴暗心意所致。他们的地位虽高,但终究不过是皇帝耳目的替身。
大多数太监只能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一旦失宠,便可能遭受严酷惩罚甚至死亡。即便有如慈禧之类的人物能捧红一两个宠臣,她对待其他太监也毫不手软。在她眼中,太监不过是脚下的蚂蚁而已。
明清两代,紫禁城内外共有一万多名宫女与九千名宫女,与汉唐相比,不亚于其规模。而明朝时期,更是一座小型城市的人口数量,以侍候一个皇帝为由,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做男人的资格——这真是皇帝够自私的。
即使出现了魏忠贤这样的祸乱天下的宦官,他也是因过度依赖而招致灾难。离开了太监,不知皇帝该怎么活?清朝汲取前明教训,对宦官势力加以压制,再无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
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監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这倒是个明智之举,将工作转交给临时工,每年入宫担任杂役的小苏拉近万人次——反正不能让那些畸形男子干粗活。不过,只能看看门、打打更、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
明朝皇帝重用太监,使得东厂由宦官掌管,即使后来设立西厂,由大太监直接控制,也还是特务头子。但武宗正德初年,刘瑾居然控制了朝政,用东西厂监控文武大臣,让京城陷入白色恐怖。而魏忠贤则利用东西厂矫传圣旨先后害死嫔妃,并且将元代香山碧云寺选为坟址,大兴土木,其建筑规模令人叹为观止,但最终仍无法躬逢其盛,被逐出朝廷,上吊身亡,再被五马分尸枭首示众。
清代的大总管安德海虽然受慈禧尊崇,却因得罪恭亲王而遭遇悲惨命运;继任者李莲英则学聪明,在慈禧和光绪之间巧妙地平衡,最终破格提拔至二品大总管,是紫禁城里狡猾的一员。他懂得见好就收,最终安享晚年,可谓真正富翁之一。但他最终还是病逝家中,不再计较世间骂名。此时,这条老狐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紫禁城里的最后一个老话题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