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里太监们的生活像是在一本精致的历史人物故事书中跳跃四年级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他们

紫禁城的太监们,如同历史人物故事中的四年级学生,活在一个充满夸张的时代。他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生理残缺,是为了满足皇帝的心理需要而存在。然而,他们却是伴君如伴虎的人,在宫廷中生活着一场恐怖的游戏。一方面,有些宦官因器重而得势,却忘乎所以;另一方面,大多数太监只能体会到恐惧和不安全感。他们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在皇帝的手掌心中。

明清两代,太监数量巨大,不亚于汉唐时期。在明朝,即使有内监达一万人,加上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的人口相当于小城镇。而且,一位皇帝要侍候,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做男人的资格——真是自私至极。

即使出现了魏忠贤这样的祸乱天下的宦官,他也只是他自己的结果,而真正负有罪责的是倚仗太监为臂膀的皇帝。如果没有太监,他该怎么活?清朝汲取前明教训,对宦官加以压制,没有哪位太监能执掌兵权,也基本上不让太monitor干预。

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監加起来只有一千五百多人。虽然每年入宫担任杂役的人数近万,但这些“苏拉”改为请临时工了。这倒是个好主意,因为尽管不能干粗活,只能看看门、打打更、做饭、打扫卫生。

从东厂到西厂,再到锦衣卫和宦官,这些都是“明朝三大害”。武宗正德初年,刘瑾控制了朝政,用东西厂对付文武大臣,使京城陷入白色恐怖。而魏忠贤则利用这权力矫传圣旨先后害死嫔妃,还敢将香山碧云寺选为坟址,大兴土木。他独揽大权时的地位豪华程度几乎与帝王陵相抗衡。但最终他被逐出朝廷,上吊身亡,其尸体遭五马分尸并枭首示众。

安德海虽受慈禧宠爱,但得罪恭亲王,被迫就地斩杀。而李莲英则学聪明,在慈禧和光绪间耍两面派,最终破格提拔成为二品大总管。他懂得见好就收,当年纪老去向慈禧告退,便被送给花房作为别墅。不过,他已经捞足黑钱,可以逍遥自在地当市井富翁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安然病死家中,不再计较身后的骂名。

1924年的末代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树倒猢狲散,剩下的少量太监也流入民间各找各路。此刻,无论是皮之还是毛之,都已不复存在,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