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一周岁,他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他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任职高位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朝廷上,与君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变法改革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并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深入进行变法改革,使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其旧贵族面临着覆灭命运。
谗而见疏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 年),由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并被降为三闾大夫。
第二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上游。这是因为他极力劝阻张仪所言断绝齐楚联盟,而不听信张仪欺骗,将相印授予张仪去秦受地,但最终失望且失败,最终导致自己再次流放至沅湘流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作品,如《离骚》、《九歌》等,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辞赋祖师”。
1953 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纪念活动中,被世界各界学者及文学界朋友选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表彰他的巨大的贡献与价值。这位曾被迫流亡、孤独凄凉生活却依然创作出了辉煌篇章的人物,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