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盘王节穿越时空的历史织女

在南岭走廊,那里是瑶族的家园,十月份的农历中,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季节。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现在已经是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了。这也是在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盘王节。

为了祭祀祖先,提前几天瑶族人家就开始忙碌起来,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为酬谢盘王护佑而来。

早在晋代干宝《搜神记》、唐代刘禹锡《蛮子歌》和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由此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

传说一:

古时高王来侵,被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首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将金榜摘下渡海至高王身边。假装殷勤受到宠信。一天趁醉咬下头献给平 王立汗马功劳娶三公主为妻后想变便叫公主将它放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六天六夜揭盖看果真变成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头小腿还有毛没有脱落后用布带裹起来称为盤瓞。

盤瓞變後平 王派為會稽山為君號稱盤 王。

盤 王與三個兒子上山打獵不幸被羊角撞傷跌崖死後尸體掛樹剝羊皮蒙鼓身制長鼓背長鼓邊敲邊哭邊唱追悼盤 王。

傳說二:

洪荒年代兩座寶山對峙相望左側布洛西山像威武雄壯男子右側密洛陀山像拖裙服名密洛陀每年移近一尺最後靠近五尺裂開兩條缝從布洛西走出男子從密洛陀走出女子結成夫妻創造世界讓三個女兒各自外出謨生大女扛犁耙到平原成為漢族二女挑書讀書成為壮族三女拿玉米銅鍊到山上開荒種地成為瑶族所以住於高峰深箐開荒種地銅鍊傳家寶。

密洛陀越來越老叫三個女兒一起回對曰十月十六日是我生日那時你們來我補粮她特別嘱咐三位說沒有什麼豐盛禮物當時酿一缸米酒拿來大家品尝十五提早拿铜锣闹场這樣以後就有了盤皇節從十六開始至十七结束。

傳說三:

(江华地區流傳民間故事)遥远古时候,有两座宝藏之城,一座名为布罗西,一座名为密罗达,每年它们互相靠近,一直推进至995厘米,再推进5厘米,它们就会连在一起。那一年,他们终于连上了。在这一刻,从布罗西出来了一位巨人的男性,从密罗达出来了一位女性,她们结婚并创造了世界,并让三个女儿各自出去谋生。大姐扛着犁耙去了平原,与汉民族融合;二姐挑着书去了读书,与壮族自治区融合;第三姐拿着玉米和铜钳去到了山上开辟田地,与今天我们所说的瑶族自治区融合,因此他们一直住在高峰深谷内,用铜钳作为家族传承之物。而现在,我们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号,就是纪念这个事件,也就是纪念我们的始祖创建世界的时候,他们分配工作,让三个妹妹各自出去做事,而她们分别成了汉民族、中部地区以及现在我们 瑶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过这个“补粮”的活动,而且还要提前准备一些礼物,比如制作一种特殊的小麦酒,以及使用一些旧货进行表演,以此感谢我们的始祖赐予我们土地和保护,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祝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随着时间流转,这个习俗也逐渐演变,但核心思想却保持不变,即通过祭拜与庆祝来表达对起源时代及文化遗产深深的情感敬畏。在南岭走廊上的许多村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会按照这些传统仪式举行多次庆典活动,如今这些活动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维系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次“补粮”都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大型社会事件。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根据自身特点,对“补粮”这一活动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但共同的心愿总是向往于回归本土文化,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情感共鸣与精神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