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20年,当周景王姬贵驾崩后,他的正夫人所生之子姬敬继位,这是按照当时的习俗和天经地义来决定的。然而,景王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另一个方案,那就是立他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因为这样一来,姬朝也有继位的资格。这激起了周王室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权力斗争。
就在这紧要关头,晋顷公主动召集各诸侯国的大臣们在黑壤盟举行会议,以便商讨如何平息这场内战。在这个重要时刻,有赵鞅代表晋国、淤吉代表郑国以及乐大心代表宋国等人齐聚一堂。
会上,赵鞅向淤吉询问“礼”的具体含义。淤吉回答说:“根据我们郑国的大夫子产提出的观点,‘礼’即指的是天之经、地之义,是老天爷规定的人间规矩,大地施行的人间道理,它指导着百姓们怎样行动,不可改变,也不可怀疑。”赵鞅对这一解释感到满意,并表示一定要铭记于心。而其他诸侯国家的大臣们听后,也都表示赞同这一看法。
随后,赵鞅提出应该全力支持新君敬王,为他提供兵马和粮草,还要帮助他将周王室迁回原来的位置。最终,在晋国大夫率领下的联军中,有众多诸侯国家的大军支援下,他们成功帮助敬王夺回了他的位置,从而结束了周家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
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景王之前定的继承人还是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纠纷,都被视作是在探索和实践那些古老而又永恒不变的事物——天经地义。这些原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更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根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