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家探究李定国抗清英勇成就背后儿子何以投靠敌军

在这片天地之下,难道真的每个完好的卵都能安然无恙?树木倒塌时,那群狡猾的猢狲岂不四散逃离?这种情形,只能从道德的角度来斥责它,而非每个人都能像“文死谏武死战”那样坚定。李定国,这位我们熟知的英雄人物,为了让文章更加完整,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的故事。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的儿子之一,他与其他三个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联合南明,对抗满清。在他们共同努力下,抗清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李定国以“两蹶名王”而闻名于世,他逼死了孔有德,并亲手斩杀爱新觉罗·尼堪,这一壮举使他名动天下。

然而,由于内部纷争和权力斗争,一系列悲剧接踵而至。孙可望最终投降清朝,抗清的大势急转直下。而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所俘后遇害。一听说永历皇帝已去世,李定国便忧愤成疾,最终因思念家乡和部下的艰苦奋斗而英年早逝。他临终前对家人和部将说:“宁愿身处荒野,也不可轻易投降。” 李定的长子李溥兴在战斗中不幸阵亡,但次子李嗣兴却选择了投降给清朝。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加上主帅相继去世,其余部将留在异乡生活困顿,无奈之下不断有人叛逃。

不久之后,即便如此困境中的李嗣兴及其1000多名随从也决定归顺清朝。他先被授予都统职务,在康熙二十六年又升任陕西宁夏总兵官,在康熙三十年病逝。在讨论到李嗣兴的这一选择时,我认为并不需要过分指责他。当时的人们面对的是何等残酷现实,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宁死不降”一样坚持到底呢?论及气节与忠义,就连那位伟大的英雄——李定国也不例外。而对于那些遭遇同样困境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做出了许多普通人会做出的选择罢了,或许他们也尽力了一切。不过历史总是在评判这些抉择,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但无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选项,它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面对绝望与失落,只求生存就已经是一大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