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和“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然而,无论是赞美他还是批评他,都普遍认同的是他的家训智慧。那么,什么是家训?在古代,它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智慧源远流长,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到孔子的教育故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些都是早期的家训。
家庭教育在古代社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点从儒家的“修身齐家”理念得到了体现。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表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子女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笃信的教育理念,以及为什么家族文本如颜之推《颜氏家训》、司马光《司马氏范》等能够广泛流传。
曾国藩虽然没有写出自己命名为《曾氏家训》的著作,但他的数百万字留存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很多。在去世后,他弟弟李鸿章整理并出版全集时,就特意搜集了曾国藩家的精华之语,并单独成册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 家书》的内容被不断编选和出版,使得其声誉日隆,不仅成为百多年来坊间不断流传的文化遗产,也影响了后世对家庭伦理、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