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朝廷,都城位于镐京,这段历史被称为中国的空难机制。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关键措施,是对征服土地和人民的一种统治手段,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再分配制度。分封原则与对象基于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以及功劳大小(辅佐与同盟),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封中,授予民众和疆土成为核心内容。
宗法制是西周创立的一套利用血缘亲疏维护上下尊卑贵贱社会秩序的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原则。宗法基本原则如:“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宗法制度依靠族谱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持贵族世袭统治。这就意味着周王自称天子,奉祀自己家族始祖,被尊为“大宗”,由嫡长子继承这一职位,其余庶子及庶兄弟多数被封为诸侯,对于天子的身份属于“小宗”。
诸侯亦遵循嫡长子继位,而其余庶子及庶兄弟多数被封为卿或大夫,对于诸侯也是一样的层次结构,从卿大夫到士,他们之间的大宗、小宗关系一致。而世袭中的嫡长子即被视作宗子,其地位最尊。
在整个贵族体系中,上至天子的位置,大下至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并且这些定位都是基于血缘亲疏关系而定的,这样形成了一套严格等级森严的体制,使得政权得到既有族权又有神权支持。
按照远近亲疏区别亲属关系早已存在于原始氏族时期,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联系完整系统化事实上的出现,则是在 周代的事情。在这样的体系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化的规矩。该制度的一个关键点在于严格区别嫡、庶,并实行嫡长继承。
这个目的就是为了稳固内心深处对于保守旧有的等级秩序并防止争斗。这一制度依赖自然形成的情感纽带来划定高低身份,从而防止对待位置和资源争夺。此外,在此系统中,从始祖那里的第一代开始传递直至末代,每个家族成员都必须遵循先例,不可随意更改,以此来确保每个人的地位不会因为个人能力或成就而发生改变,只能通过出身决定他们的地位。
在这种框架里,最重要的是保持家庭内部的一致性,因此,即使有一些情况需要变动,也要尽可能符合既定的规律,以免引起混乱。在这个框架之下,无论是一个人的生日还是他的死亡,他的人生轨迹都会受到严格控制,因为他不能离开他的家庭,没有地方可以逃离。他必须接受给予他的命运,就像他接受他所生的孩子们一样,不管那些孩子们是否喜欢他们父亲所选择给他们命名的人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工程,它通过将人们束缚在它们曾经的事业上,以及将它们束缚在它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来实现这一点。因此,它比任何其他时代更显著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因为它创建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其中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从未试图改变它——至少,在理论上没有试图改变它。一旦尝试,那么就会面临反叛甚至战争,而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大家宁愿坚守现状,不去挑战那个高度复杂、精密构造但却非常安全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违抗这个规矩,那么他会变得孤独无助,因为没有人会站在他的身边支持他。当你了解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用来保持社会稳定并防止任何形式的问题出现——至少,在表面看起来如此。但实际上,这只是掩盖了真正的问题,让问题延迟解决,最终导致更多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