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探访曾受贿300万卢布的往事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系列动画中的他如何面对过去

李鸿章的莫斯科之行:从加冕典礼到中俄盟约的背后故事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抵达了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了沙皇加冕典礼。美国记者的报道显示,在这次盛会上,李鸿章受到了最为热烈的欢迎,其排场仅次于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

在红地毯、仪仗队和隆隆十九响礼炮声中,人们不仅要传达对“大家”(财政大臣维特的话)景仰,也不只是展示“对中国人民深情厚谊”,更有着更为现实的利益考量——“借地修路”。西伯利亚铁路可以从赤塔直线通向海参崴,“借”之地归所有,可以派兵驻守。在这个如意算盘之外,一道精美包装打动了中国人的心:中俄结盟,对抗日本。

这是一个大买卖,所以俄方坚持要求李鸿章出访,而清廷也愿意玉成好事。甲午战败后,联合法、德强压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这在中国朝野赢得了广泛尊重和感激,即引发了清廷外交战略的大调整。著名历史学家李宗侗认为,从三国干涉还辽开始,中国的外交由“一体拒外”变为“有联有拒”,而“联”的对象首先是与英法等国相比更加亲近友好的俄国。

除了欧美各国也纷纷向李鸿章发出邀请。财政大臣维特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很担心李鸿章先访西欧再到,那样可能会受到欧洲诡计影响,因此沙皇专程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前往苏伊士运河北口的塞得港迎候 李鸿张。这表明尽管他以古稀之年出使欧美,本身就是一个强烈信号:天朝帝国终于放下身段开始主动以平等身份参与国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翁同龢,他曾经就认为联俄结盟是必然的事情。而张之洞则认为,与其他五大国相比,只有能立约结援才是关键。此刻,他们似乎都意识到了,无论是在商务界还是军事方面,与英国相比,德国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法国依仗教会诱拐百姓;美国则从不肯卷入他国内争,因此只有能立约结援才能真正得到帮助。而且自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两国已经是交往两百年的邻邦,从未开衅,而且其举动阔大磊落,不同于西洋其他国家。

开出的价码仅需“借地修路”,当然令清廷喜出望外。经过几次电文往来,就迅速得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批准。然而尽管如此,这笔交易却依然只记到一个人头上——即便那个人正尝试做人,对北京指令言听计从,但日后这笔账却依然只记到他一个人头上。

这个长时间逗留让西方各国嗅到中俄之间正在发生某种大事。这一时期西方报纸充斥着对他的猜测,以及两国政府对此坚决否定的一个疑案是:政府为了密约向李鸿章行贿300万卢布。当时任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罗曼诺夫,以及随行全陪乌赫托姆斯基,都提及过这样一笔特别经费。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300万卢布确实被用作给予贿金。一切所知的是,一、确实存在这样一笔特殊基金;二,该基金一直存在华俄道胜银行账户,由财政部总务厅管理支配;三,该基金确有人领取170万卢布;四,该基金更多的是被沙皇本人当做小金库支出浩大。

墨迹未干,便突然翻脸,将目光转移到德国产生了一系列事件,如胶州拳乱事件,使得德军不得不介入,并占领旅顺、大连史家一般认为,在这一点上,被暗算了黄遵宪在挽诗中的慨叹表达出了这一点:“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

然而对于1896年的盛况中的Li Hongzhang而言,他所能做到的,是为自己策划一次又一次成功而自豪,并终于能够以足够良好的心情去会见那等待在下一站伟大的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