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阿P也想尝试一下新潮流。虽然他平时只会处理些平凡的字词,但他知道,要进入“微”时代,就必须创新。于是,他决定拍摄一部微电影,这不仅需要创意,还能展现他的另一面。
阿P买了一台DV开始了他的拍摄生涯。他用饭的时候拍,走路的时候拍,甚至睡觉的时候都抱着DV不放。这让小兰很是头疼,但她也支持着丈夫追求自己的梦想。
街坊四邻围观阿P的拍摄活动,也等待着看他完成这部作品。但当他们看到片子时,都摇头说:“无主角,无情节,无对白,这简直是一部‘三无’作品!”这让阿P非常失落。
就在此刻,小兰提出了一个建议:“你去报个班,等你学成归来,看谁还敢取笑我!”于是,阿P报名参加了一个叫做“志咏”的论坛上的免费培训班。在那里,他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一天比一天更期待实战。
终于,在周末的一大早,阿P背起DV出门去了。他选择了市中心,那里的人流量大、素材丰富。当他到达现场,只见人群中有一个小贩被围观。原来,这个小贩占道卖菜,不愿搬开。队长詹正准备处置,但小贩坚持己见。
在这种僵持的情况下,一位老大爷误以为阿P是记者,便拉住他询问情况。而此刻的阿P已经是有组织的人,不再自称记者,而是堂堂正正地说:“我不是记者,我是‘志咏’班的!”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对Arp产生了兴趣和好奇,他们纷纷表示要了解更多关于“志咏”班的事情。这对于Arp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小圈子可能并不那么普通,而且可能还有更多未知的事物等待发现和挖掘。
最后,当警察队员们将Arp带走时,其实并非因为任何错误或犯罪,而是一场误会。当事之机缘巧合,将Arp卷入其中,使得原本简单的一个街道风景变成了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最终揭开了一段令人惊讶的事实——"志咏" 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它真正代表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大转变,以及技术进步给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