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战斗都像古代英雄的千秋大战历史故事中的成语化为他们不屈不挠的旗帜

每个人都像是古代英雄独自一战,独立行事。这个成语来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描述的是君王如何分兵与信使各自为战,以此来削弱楚国。成语“各自为战”已成为固定语言,但它的含义与出处大相径庭,担心有人误用其意读懂古籍。“各自为战”正是其中一个例子。

现在,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变成了每个人都单独行动或工作,而它最初的含义完全不同。这和另一个成语“背水一战”来源于同一个故事。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带领数万不听指挥的士兵远征赵王歇,他有二十多万军队在井陉之险等待。但当战斗开始时,韩信将一万人排成阵势,在河边布防,让赵军看了都笑出了声,可最终却是韩信大胜而赵军败北。

后来有人问韩信:“我们按照兵法应该面对山陵或水泽,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能赢?”韩信回答说:“这是‘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啊!我不是让大家像平常一样,只是在生死交关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自己努力。”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而不是像原来的理解那样,每个人单独作战。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秋七月(公元204年),袁尚回援邺城,大将们认为这是撤退,是让大家自己做决断,不如避免。”这里也使用了“人人自为战”的表述,但并非指单独作战,而是强调每个人必须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