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通知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即君位。诸侯当中,有的主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让公子无亏做下去吧,有的不敢得罪宋国,开一次大会也无所谓。可是大多数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到了开会的日子,卫、曹、邾三个小柄带了点兵车来了。宋襄公就带领着四国的兵车打到齐国去。
齐国的大臣高虎、国仲懿等全是没有脊梁骨的软皮囊。当初立公子无亏,说他是长子,现在一瞧四国的兵马打来了,就改口说公子昭本来是太子。他们杀了公子无亏和竖刁,轰走了易牙,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就是齐孝公。四国的诸侯要办的事都办到了,得了些谢礼,退兵回去了。
宋襄公开心要做霸主,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开始。他决定召集诸侯,以继承齐桓 公的事业。他又怕大国家理他,不给他“干搁车”,所以先约了曹、邾、滕这四个小柄,小柄又可恶,他们既不能给大国家面子的同时,也不能好好地听从大国家的话,这简直是不懂世故人情。
于是,当这些小柄迟到时,他便对滕侯婴齐进行了一番处罚,并最终杀死?子,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他的威严。这次事件中,可见欺软怕硬这一道德观念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大臣们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件,以及最后结果如何,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权力和忠诚的一种理解和处理方式。
随后,在另一个场景下,当某个地方的小贵族不按约定时间出现时,由于害怕被斥责,又感到内疚,所以尽可能地表达歉意并赔礼道歉。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如此谨慎的小心翼翼,也难以避免遭受惩罚,因为霸主的心思往往不可预测,而那些试图规避责任的小人物则更容易成为牺牲品。
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里,无论是权力的争夺还是个人行为,都受到一种“欺软怕硬”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深刻地塑造着人的行为模式,使得那些拥有实力的人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那些缺乏力量或资源的人则往往只能选择适应或者逃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如何与周围环境互动,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同时也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