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在古代齐国,桓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不仅治理国家得当,还帮助其他诸侯。但桓公也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他娶了很多妻子,有十几个儿子,其中最有势力的五个是无亏、元、昭、潘和商人。这些儿子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而桓公为了讨好他们,就迷迷糊糊地答应了各位夫人。
最长时间伺候他的卫姬的儿子无亏被立为太子,但管仲却认为应该选择能力最强的人做君主。所以,在葵丘会议上,桓公与管仲一致决定让昭成为继承人。不过,这时已经有些臣下对这个决定表示异议,竖刁和易牙支持无亏,而开方则支持潘。元和商人的联盟更是令人担忧。
“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是管仲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在临终前,桓公受到了管仲的劝告,不要过分依赖竖刁、易牙等三个人,因为他们可能会利用这场斗争来扰乱国家秩序。而且,虽然桓公喜欢这些臣下,他还是替他们辩护说:“他们对我如此忠诚,是不是也是因为爱自己?”但管仲坚持:“如果他们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珍惜,更谈何爱别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重要人物相继去世,如隰朋和鲍叔牙,他们都是齐国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没有这些关键助手的情况下,齐国开始动荡起来。尽管桓公本身是个能干之人,但他变得越来越懒惰,把国家大事交给了竖刁、易牙以及开方等人管理。他就像老猫一样伸展懒腰打哈欠,没有任何责任感。
在病重期间,当七十三岁的齐桓公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他派小丫头晏蛾探听消息,并要求她通知他的宠儿昭,让他逃离宫廷。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内战造成更大的损害。但遗憾的是,即便是在最后时刻,也未能阻止内乱爆发。当杭文去报知死讯后,她发现四个孝子的弟弟们正在争夺王位,而她的尸体甚至还没安葬六十七天就开始腐烂。
然而,这场混乱并没有结束。当宋襄公开出面准备帮助昭登基时,全局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这场五兄弟之间的斗争,最终演变成了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