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追溯其根源似可从古代朝代顺序口诀中寻找答案

江湖性格成为一面面镜子,印证江湖文化沉淀之深厚,“武侠癖”是其中之一。要理解中国人何以偏爱武侠,人人都想做“老大”,一切还须从江湖说起。没有江湖化,便没有武侠崇拜。

有种解释,说国人崇拜武侠是对暴力的崇尚,是顶礼膜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这话虽沾点边,却不靠谱。论暴力,秦始皇、成吉思汗、李世民都是领袖,但这三人与武侐毫无关涉,从未有好事者将之划入武侐。

真正的解释在于,这些小说中的角色通常不仅拥有高超的武艺,还展现了他们坚定的正义感和对朋友的忠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看出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吸引如此多的人群。如果我们把这些故事当作一种精神食粮,那么它们就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而是一种能够提供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方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热衷于阅读关于英雄豪杰的事迹,以及为何这些故事能够跨越时空而保持其魅力所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关于英雄豪杰的小说都是同质化的,有些作品确实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通过主人公韦小宝这个流氓身份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制度危机和价值观念的颠倒等。这部小说通过韦小宝这种人物设置,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了一次反讽性的探讨,让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总之,中国人的“武侠癖”并不是简单地对暴力的崇尚或对某个特定类型文学形式的一般喜好,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且多元化的心灵需求,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国家治理结构、道德伦理观念以及个人心灵追求等多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