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靠曹营后,为什么没有被重用?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形象深入人心,但《三国志》等正史记录的他则相对简化。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为了保全母亲,徐庶辞别刘备前往曹营,从此消息断绝。那么,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为何叹息不已?
一、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掳走了徐庶的母亲,使得他离开刘备而归附于曹操。但自公元208年起,就一直没有关于他的消息,直到延康元年(220年)才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中。黄初四年(223年),在魏国担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二、《魏略》记载,在大和中期,当诸葛亮率军北伐时,他曾经叹息说:“魏国家士众多啊!怎么他们都不被重用呢?”太和二年(228年),当第一次北伐发生时,他仍在寻找并感慨这两位朋友未能得到重用的情况。
三,这次感叹包含了几层含义。一方面,是对好友遭遇命运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东汉末年的人才济济现象感到忧虑。在蜀汉,只有少数顶尖谋士如诸葛亮、庞统、法正,而这些人的去世让剩下的文臣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此外,这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变化,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种沉痛的心境。
四,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才能卓越的人物依然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这对于像诸葛亮这样的领袖来说,无疑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每个人的价值都应该被认可和尊重。